南都讯 记者蒋小天 发自连云港 9月16日至18日,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5年大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办,来自12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近两千人参会,聚焦反恐合作、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国际警察教育合作等重点议题,共话全球公共安全合作,应对全球公共安全风险,推进构建全球公共安全治理体系。
在本次大会举办的8场分论坛中,打击跨国犯罪形势与对策分论坛受到场内外的高度关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成为热议的焦点。一位来自联合国的官员表示,当前,中方与多国采取联合行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取得成效,但犯罪形势仍在延续。在妙瓦底等治理薄弱的地区,新的电诈园区仍在不断兴建,诈骗组织转而向规模更小、运作更专业的模式演进以逃避打击。多位与会嘉宾谈及,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成为全球治理难题,亟须加强更高效的国际合作。
电信网络诈骗已覆盖全球大多数地区,东亚等地区年损数千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更新变异,当前已覆盖全球绝大多数地区,同时引发人口贩卖、跨境洗钱、绑架、拘禁、抢劫、杀人、黄赌毒等犯罪活动,成为全球性打击难题。
电信网络诈骗成本低、收益高、易复制、难追查,作案群体近年呈几何式增长,中国警方在论坛上介绍,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跨行业支撑,产业化分布、集团化运作、精细化分工、跨境式分布等特征。
当前,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云服务、IP跳转、星链、AI等新技术让诈骗作案手法迭代升级,虚拟货币,票据承兑,换汇出境,黄金、现金寄递等新的洗钱方式层出不穷,让执法部门追查更为困难。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法律差异、司法管辖地之间的信息差,将犯罪链条的不同环节分散在全球各地,实施全球无差别诈骗犯罪。
联合国毒罪办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办公室副主任本尼迪克特·霍夫曼介绍,从全球范围来看,东南亚等治理相对薄弱的地区成为诈骗窝点聚集区。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东亚、东南亚地区每年因电信网络诈骗造成的损失高达三千亿元。
今年1月,在中国演员王某被诱骗至泰国又于缅甸妙瓦底失联后,历经中泰缅三国联合打击,妙瓦底的电诈园区遭遇重创。本尼迪克特·霍夫曼认为,尽管联合行动取得成效,但当前妙瓦底仍有类似园区在兴建,犯罪形势仍在延续,一些诈骗组织转而向规模更小、运作更专业的模式演进以逃避打击。
今年已发现500余个跨境诈骗窝点,呼吁开展新一轮联合行动
一些与会嘉宾的观点是,随着AI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势必会愈演愈烈,近年来,为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猖獗态势,中国不断与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携手予以严厉打击,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覆灭,中泰缅三国开展联合行动清剿妙瓦底,成为治理跨境电诈的标志性事件。
据中国公安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会同多国部门开展执法合作,累计6.8万境外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的嫌疑人落网。当前,中国警方正与有关国家执法部门开展合作,今年以来,公安机关研究发现500余个诈骗窝点,亟待开展新一轮联合打击行动。
9月17日,论坛大会提出倡议,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建立国际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联盟,进一步凝聚各方合力,开创合作共赢的跨国打击犯罪新局面。缅甸内政部警察部队打击跨国犯罪局局长、警察准将觉泽亚称,这一联盟将更好应对正在全球蔓延的电信网络诈骗。
论坛现场,中方呼吁,进一步凝聚共识,建议各国司法部门完善办案协作机制打击跨国犯罪,并邀请国际刑警组织、联合国毒罪办、湄公南湄中心等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将来在国际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联盟框架下开展合作。
多位与会嘉宾谈及,打击跨境电诈需要更有效的国际协作,“这些合作包括情报共享,联合执法行动以及法律框架的协调一致。”觉泽亚说。
柬埔寨警察总署副总监伊索奇建议,国家之间应及时共享情报,加强经验交流,尤其要重视提高执法人员数字取证、数据分析能力建设。联合国毒罪办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办公室副主任本尼迪克特·霍夫曼认为,有效的情报共享离不开大量的资源和技术投入,要重视大数据、AI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执法部门的情报处理分析能力。
泰国网络犯罪调查局法律与纪律事务处警司、警察上校皮汶苏·拉提威洛提昆称股票最新配资平台,各国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事务协作的效率有待提升,建议建立灵活高效的合作体系,重视在国际合作中统一办案流程,保持法律的协调性,“让司法合作跟上犯罪蔓延的速度。”
倍顺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